講題:創業投資及管理心得分享
講者:曾國棟 (友尚公司董事長暨大聯大控股永續長、中經營智慧分享協會 MISA 理事長)
時間:2024/12/11 (三) 19:20 - 21:00
地點:普通教學館 101 教室
曾老師從創業到加入大聯大的心路歷程,包括創業初期的挑戰、資本市場的運用、企業併購的策略,暨經營管理及知識分享的理念,在演講中娓娓道來,並與現場聽眾進行充分的意見交流及互動。
曾老師早在1980年即創業,從僅有兩人的貿易商起步,經過20年的努力,於2000年計劃進入資本市場,但由於當時的規範,其被要求擁有自有廠房及更具體的營業規模。經過不斷溝通,終於順利上市,成為臺灣第一家電子零件通路公司掛牌上市的企業,且這次的成功開啟業界上市的先例,隨後有超過20家同業陸續跟進。曾老師指出,進入資本市場後,公司得以快速成長,營業額從2000年的69億元擴大到2009年的超過1000億元,此得益於對資本市場的靈活運用及有效的併購策略,而實現業務的多元化與規模化。
其後於2010年,友尚加入大聯大集團,成為集團七個品牌之一,並採用「產業控股結構」的運作模式,亦即每個品牌保持獨立運作,但後勤資源如財務、法務與IT等,則實現集中化管理,形成「前端分、後端合」的模式。這種既競爭又合作的架構,不僅提升效率,亦使集團內部良性競爭而促成整體進步。儘管整合進入大聯大,友尚仍保有品牌獨立性,並由曾老師繼續擔任董事長職務。他強調,這種模式的目的並非出售企業,而是為了打國際盃,追求更大規模與更永續的經營。
在前述組織變革後,曾老師即專注於友尚董事長職務,並將日常營運交由控股公司的CEO負責,從而擁有更多時間進行知識及經驗分享。他提到,透過分享可以傳承經營理念,並激勵其他人追求個人及企業的成長,而分享的起點源於他早年的一個承諾:將自己學到的經驗整理記錄並傳遞給他人。為此,其投入大量時間與資金,與團隊合作完成一套約60萬字的管理叢書,內容涵蓋案例分析、經營策略與實務操作,並以「降低期望值」的心態推動分享工作。曾老師認為,「降低期望值」有助於保持動力,即使只有少數人閱讀及受益,亦足以支持他繼續推動這項工作。
在演講中,曾老師還特別談到如何有效經營人脈。他指出許多人在建立人脈時,常因心態過於挑剔或期望過高而錯失良機,並建議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每一次交流,「降低期望值」專注於建立更多連結,而非立即回報。他舉例說明,即便在不熟悉的場合,亦可主動尋求互動,並透過持續追蹤來鞏固人際關係。他認為,懂得降低期望的技巧不僅適用於人脈經營,亦能運用於生活中的各個層面,如家庭、職場與學習等,讓人更容易感到滿足與快樂。曾老師藉由孫子兵法詮釋何謂「勝」與「利」,並指出最高境界是「無勝有利」,鼓勵聽眾「秉持老二哲學」及「對他人讓利」。
曾老師除個人分享外,還成立由60多位企業家組成的分享平台「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(MISA)」,鼓勵企業家們在退休或半退休後,將自己的知識及經驗傳遞給下一代。他認為,退休並非生活的終點,而是「第三人生」的開始,透過分享可實現更大的價值與影響力,不僅能夠幫助他人,亦讓自己保持學習與成長。他笑稱,許多人問他為何不將賺到的錢用來享受生活,而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做分享,而他的回答是,分享帶來的快樂是一種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。
本場演講展現曾老師對於經營、分享及人際關係的深刻洞察,他的經驗不僅為企業提供成長的典範,亦為個人如何實踐更有意義的人生提供啟發。他所建議的「降低期望值」、「無勝有利」,以及不斷分享與學習的精神及熱情,都是實現成功與快樂的重要秘訣。現場的聽眾也把握難得的機會,踴躍向曾老師提問,以汲取其寶貴的知識及經驗。本場演講即在台上與台下熱烈互動的氣氛中,畫下完美的句點。
|
作者
吳元曜
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
「跨領域整合與創新」高階主管專班(臺大EMS)113級在學學生
|